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的标志是
A.《罗马条约》签订
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
C.欧盟正式成立
D.欧元正式启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国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这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穿各种样式的服装,“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生平第一次”可以判断这是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北平市选举新政协代表及讨论递交新政协提案的会议,说明了这次会议具有广泛性、平等性、深刻性等特点,故①②④符合题意;从“第一次”可以排除继承性的特点,答案为C。
点评: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此外,还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与秦汉史学相比,唐代史学的特点是?
① 产生了第一部史论专著?② 出现了典章制度专史?
③ 确立了官修正史制度 ?④ 首创了纪传体通史巨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能力。唐朝刘知几的《史通》是中国第一部史论专著,杜佑的(通典)是第一部典章制度的专史,唐太宗时设国家史馆,由宰相监修历史,确立了官修史书制度,而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在西汉首创,由此分析当选A项。组合选择题答题技巧性较强,通常可以最熟悉或最易把握正误的一项人手,采用选基法,解答时要注意联系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如图所示是1896年创办于上海的一份著名报刊。下列有关此报刊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近代国人办报的先例
B.近代第一份通俗性报刊
C.有利于推进变法、开启民智
D.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时务报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它有利于推进变法、开启民智。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封建盛世时的杰出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二年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八《务农》
材料二?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卷192,唐记八,武德九年十二月
材料三 ?夫圣代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茅茨不剪,采椽不斫,舟车不饬,衣服无文,士阶不崇,大义不和,非憎荣而恶味,乃处薄而行俭。故风淳俗朴,比屋可封,此节俭之德也。
──[唐]李世民《帝范·崇俭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太宗认为国家和农业的根本分别是什么?为不失国之本、农之本,他主要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2)材料二中,“上”认为“止盗”的根本出路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唐太宗强调“节俭之德”的根本目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唐太宗个人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内在关系。(2分)
参考答案:
(1)根本:民为国之本;不失时为农之本;(2分)
政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2分)
(2)根本出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2分)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分)
(3)内在关系:唐太宗励精图治,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2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中“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突出了民为国之本,“营衣食”即农业之本在于“不失时”。“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体现出不失国之本、农之本的关键是休养生息。
(2)材料二中唐太宗首先分析了“民之所以为盗”原因在于“赋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并指明对策和出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做到“民衣食有余”,这样才能消弥盗贼。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的信息来归结答案。唐太宗强调“节俭之德”的根本目的。
(3)在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皇帝的作用和影响是举足轻重,与治世和乱世的出现有着重要的联系。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唐太宗励精图治,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反映出唐太宗优秀的个人品质和统治策略,对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