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为《岛夷志略》片段。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阅读史料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宋元时期我国海域地理名称的命名和宋元时期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材料中的《岛夷志略》的作者是元代航海家汪大渊。材料中的文字记载用的是楷体,因此可直接排除A项;材料的片段显示“万里石塘,石塘之骨,由潮州而生,迤逦如长蛇,横……国。俗云万里石塘,以余推之,岂止万里……屿门挂四帆,乘风破浪,海上若飞,至西……”。此片段描述了“万里石塘”,我国宋元明清四代,以"石塘"、"长沙"为名记述南海诸岛的书籍多达上百种。同时材料中提到了 “屿门挂四帆乘风破浪海上若飞至西”,而“岱屿门”是今泉州的海口,从而可知泉州是当时的出海门户之一,故此时尚未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综合以上信息可知,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宋元时期,故C正确,排除B、D。
【考点定位】宋元时期我国海域地理名称的命名和宋元时期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以及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时间。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偻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8分)
参考答案:(1)扶持商人;保护商人;利用商人;(6分)
(2)重农抑商是基本政策,重视农业,防止弃本驻末.(8分)
一定程度上保护商人,为特殊需要利用商人,保证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妨碍商业的正常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第(1)问主要考查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根据材料“非人情矣”“追其俸以偿商人。” “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等关键句,概括得出答案。第(2)问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要一分为二。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务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的有效信息“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了农民由于不堪沉重的赋税,被迫经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言论中,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相类似的是(?)
A.“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弩”(商鞅)
B.“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C.“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
D.“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雍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工商皆本的主张,A B D均主张重农抑商,不符合题意要求,只有C强调了商农同等重要,与工商皆本思想内涵相吻合,故答案选C。
点评: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中最突出也是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经济压迫政策,高考对其的考查角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重农抑商的原因:根本原因:以农业为核心的自然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维护封建统治;直接原因: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具体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危及封建政权②重农抑商的发展过程,商鞅变法首创,以后历代均坚持执行;③重农抑商的影响: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消极影响: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联系,不利于商业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也受到限制。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社会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唐朝前期存在三种土地占有情况。一是地主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中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东最少。二是按均田法农民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东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中最少。三是百姓自己开垦的土地。在关中地区,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田地最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A.商品经济发达?
B.存在井田制 ?
C.小农经济落后?
D.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