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具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
[? ]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远在清代开国之初,洪承畴就对顺治帝说“:南夷(从南部沿海地区入境的西方人)之通商,不异西戎(中国西部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之马市。夷人贪而无亲,求而不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通商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一带)矣。”
——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
材料二?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当时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又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这种政府与商人合办的“公行”掌有对外贸易的特权。征收税课、议定价格、督察违禁,甚至外商“具禀事件”也要经过“公行”的行商转达。总之,一切必须经过“公行”,非经“公行”, :“不许私相授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鄂世镛等著《清史简编》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以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四?汉唐……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毫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缩。?——《鲁迅全集》第一卷《看镜有感》
请回答:
(1)结合有关材料概述清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措施,并说明这种措施的实质。(5分)
(2)结合有关材料分析清朝采取这种对外贸易政策的原因。(6分)
(3)说明清朝这种对外贸易政策的结果如何?(4分)
3、判断题 清朝雍正皇帝曾经设立农官,奖励务农有成的老农,并从江南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到北方传授农业技术,重视并扶植农业。其原因不包括
[? ]
A.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外贸的收入
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
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
4、判断题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
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
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D.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特定的人群而非特定行业
5、判断题 下列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行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B.实行这一政策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这一政策的核心就是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D.这一政策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与挨打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