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显示了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也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谈判,英国选择上海为通商口岸,这种选择的意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最主要的需要,上海符合这一需要的因素有:
①上海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城市②上海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
③上海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④上海临近富饶的江浙地区
[? ]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发而发,而于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下列不属于此次运动成果的是(?)
A.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B.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
C.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在北京、上海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3、判断题 右图是一幅近代外国侵略者进攻北京城的老照片。照片中有星条旗、米字旗等旗帜。这幅照片见证的事件,若以干支纪年,应是

A.甲午年
B.戊戌年
C.庚子年
D.辛亥年
4、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拍入侵并分裂新疆。当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足。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强调新疆的安危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必须收复;就目前形势而论,列强还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战争,而收复新疆却是燃眉之急,即使论军饷,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
一一摘编自《从海防与塞防之争浅析清政府的政治决策》
1875年5月,(左宗棠)奉命督办新疆军务。为了西征,不惜大肆举借外债。据学者研究,每年光利息就白白流失几十万两白银,而偿还利息的总和,可以再建立一支稍弱于北洋的舰队。左宗棠西征的目的固然值得肯定,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但是世人有不同的看法,如刘坤一、谭钟麟等人说“左相亟欲收复伊犁,以竟全功,不顾东、北两路,赤非公忠体国之道也。”
一一摘编自张学亮《左宗棠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左宗棠对国防问题的认识及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左宗棠的国防措拖。(7分)
5、判断题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①兴中会成立 ②中国同盟会成立 ③黄花岗起义 ④武昌起义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