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月,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37年8月9日《申报》文艺副刊《春秋》刊登了一则重要启事,宣布“本刊从今天起,转变以往作风,重新订正取材范围:如何摧毁万恶的侵略者?如何激发前方的战士?如何唤醒后方的民众?如何达到我们的最后胜利?”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
A.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团结抗战
B.报刊在社会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C.《春秋》的宣传立场是抗日救国
D.《春秋》是共产党主办的报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澳大利亚人)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今后外国进出中国的关税,中国必须和外国进行协商
C.清政府已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外交往密切,关系恢复到和谐状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错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鸦片战争之后;B项错误,协定关税的内容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的;D项明显错误;故选C,从材料“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看出这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成为了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反映的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体现的是经济近代化;②反映的是学习西方的立宪和民主的主张,体现的是政治近代化;④反映的是提倡科学的思想,属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③反映的是义和团的反帝主张,与题意不符;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