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2、选择题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3、选择题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当各个阶层都根据自己的德性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这样的城邦就达到了正义与幸福、和谐与效率。”以下选项内容类似柏拉图思想的是
A.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B.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D.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4、判断题 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都处在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开始确立时期
B.都主张自由争论
C.都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D.都在实施一段时间后被迫结束
5、综合题 (18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造就了深层次的文化结构,消费意识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从一开始就沿着“尚俭”和“尚奢”主次并存、因时制用的模式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与其奢也,宁俭。”——孔子
“俭节则昌,淫浃则亡。”——墨子
“财货足用则轻用(滥用),轻用则侈泰,……侈泰则家贫。”——韩非子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司马光
材料二 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计天下之势则不然”。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何者?势使然也。……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羞良酿,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烧火做饭)者不知其几……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
——明 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
(1)材 料一中孔子尚俭的目的是什么?(2分)墨子、韩非子、司马光分别是从哪种角度论述尚俭的重要性?(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的观点(4分)及其依据。(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