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最先记载它的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中医学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它总结了前人医疗实践经验,提出经络学说。自《黄帝内经》问世以来,历代针灸名家无不将经络学视为医途之瑰宝,针灸学与经络学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一样不可分离。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体现了元代行省制的哪一特点?
A.拓宽选官渠道,提髙行政效率
B.减少财政开支,防止地方割据
C.管辖边疆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D.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元朝设立行省制度的用意“众建其官”,旨在分割官员权力;“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旨在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A、B、C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D。
点评: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方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代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明代北京城平面示意图
提取两幅图中两项关于汉代和明代都城平面布局制度的特点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信息一 整齐划一。(2分)
说明:长安城和北京城都体现了这一特点。(4分)
信息二 中轴线纵贯全城。(2分)
说明:中轴线体现了儒家“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思想,也为都城的整齐划一提供了条件。(4分)
信息三 宫殿为主体结构。(2分)
说明:皇宫占据全城的要害部位,不是居中,就是占据高地,而且有宫城相护卫,使皇宫成为全城的主体。宫城不仅与居民区分离,而且宫城的布局也以正殿为主体南北伸延或向
四面展开,井井有序。(4分)
信息四 宫殿建筑高台化。(2分)
说明:中国都城的宫殿无不修建在高台之上,除防潮外,主要是为占据制高点,维护皇宫的安全和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高于一切。(4分)
信息五 都城的商业功能不断增强。(2分)
说明:汉代的都城,有东市和西市;明代的则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城自身也在发展。其政治性、军事性不断减弱,商业性不断增强。(4分)(以上五个信息及其说明中,学生只要完整回答出两个,即可得满分12分。如果学生的答案超出本答案,且符合题意,也可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2分。)
本题解析:首先从图片上两个都城的直观布局,我们可以最直接的得出一个结论,即是都城布局整齐划一。其次再看皇帝的居住地的位置它能透露给我们的信息,皇帝宫殿在整个都城的中心位置,这是中国人传统观念最直接的一种体现。都城也是城市的一种,它也应该符合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由明代都城出现了交易场所,所以可以得出的信息是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等信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上述诗句反映了一位将领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安定的抱负。与此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A.靖难之役
B.雅克萨之战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夷岛”、“海波”可判断该将领从事的反侵略斗争与海患有关,而作为民族英雄的郑成功,不会把祖国的固有领土台湾称作“夷岛”(即外夷的岛屿),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