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图一到图五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几个时期革命的发展情况。观察下列图片并回答问题:?


(1)图一至图五反映的历史时期中,中国民主革命的指挥中心分别在哪里?
(2)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形成了怎样的形势?
(3)上述两个时期,民主革命的斗争特点有何显著不同?
(4)图三中革命大本营的转移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图四中的民主革命指挥中心在以后的革命进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6)从图四到图五,中国民主革命指挥中心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7)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完成了哪些重大历史任务?
(8)与时俱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分别指出图片所反映的五个历史时期中,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最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1)广州、武汉、瑞金、延安、西柏坡。
(2)国民大革命兴起;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3)革命阵营不同;工作重心不同。
(4)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中国共产党广泛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5)延安所在的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6)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出。
(7)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颁布并实施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8)进行国共合作;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妥善解决党内矛盾;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抓住时机进行战略决战。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探索革命道路的发展历程,进而总结经验教训。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报学史》是一部研究新闻学和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开山之作。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不断觉醒。甲午战争的失败,惊醒了中国人民,奋起进行反抗,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而在当时,报纸是大众了解时事的最好媒介,故出现题干所描述的现象。所以应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德国、俄国、法国三国最早采取联合行动是因为什么问题
A.签订《天津条约》的问题
B.东北地区问题
C.帮助清政府镇压义和团的问题
D.山东地区问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割占辽东半岛严重损害了俄国、法国、德国的在华侵略权益和计划,于是三国联合起来出面干涉还辽。故选B。根据以上分析很容易看出ACD均错误。
点评:《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担心自己在辽东的利益受损,于是联合法德进行了三国联合干涉还辽,日本迫于压力,被迫把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却要了3000万的赎辽费。从这我们也可看出帝国主义的利益分赃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从根本上是指
[? ]
A.从王明“左”倾统治到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B.从共产国际的领导到中共独立领导
C.从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到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D.从力量的弱小转向力量发展壮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
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
④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政治上,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维护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经济上,1912-1919年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一个“短暂的春天”;思想上,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革命性质上,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基础。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
点评: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阶段特征,是当前历史学科高考问答题考查的一个趋向。历史阶段特征,是指特定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所赋予历史的深刻烙印,它提示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民族运动)、对外关系(国际关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共性内容,是阶段历史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向的集中反映。明确认识历史阶段特征,是阶段和单元复习的核心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