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可知,元朝行省疆界有意打破按山川边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的传统,因此排除A;这种做法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排除B;材料未反映作者的主观态度,也没有强调行省制度的弊端,因此排除D;根据元朝行省的分布和设置行省的目的以及其历史作用,可知C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自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入于平民政治的时代。”此“平民政治”在当时实际是指(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由材料“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初入于平民政治的时代”可知,“平民政治”实际上是指郡县制。郡县制下,皇帝掌握了官员的任免权,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至虑也。且日断十事,若五条不中,…以日断月,乃至累年,乖谬(错误)既多,不亡何待?
——引自《旧唐书》
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引自《明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司法权归法院,行政权归大总统。…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材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唐太宗与明太祖对宰相制度的看法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8分)二者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说明理由(3分)
(2)材料三反映中国近代哪一部宪法?其性质地位是什么?(4分)结合内容指出该宪法有何进步性?(4分)
(3)比较材料三、四,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映的新中国民主制度有何新特点?(4分)
参考答案:(1)唐太宗认为宰相制度能减少皇帝一人决策失误;实行群相制,即三省六部制;(4分)
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人;废除丞相,由皇帝一人直统六部(4分)
不矛盾。本质上都是坚持专制制度,(3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宪法;(4分)
明确主权在民,反对君主专制;实行三权分立,保证资产阶级的民主。(4分)
(3)新特点:社会主义性质民主法制,具有民主广泛性、民主集中制特点(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汉书》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上从其计”的结果是?
A.导致了王国问题的产生
B.形成了郡国并行制
C.平定了诸侯王叛乱
D.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英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