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孔子和苏格拉底东西方思想的相同点: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人、人性;都注重人的品德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将道德作为政治的基础,都重视对人的教育。不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因此推崇君主权威这是孔子的思想而非苏格拉底的。故此题应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这里的“儒”是指
A.古代的专业神职人员
B.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
C.专门主持丧葬礼仪的人
D.肩负维护礼制社会道义的人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B、C三项是“儒”最初的含义,孔子有感于“礼崩乐坏”的形势,赋予了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这样,儒就不仅仅是一种主持礼仪的职业了。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孔子、柏拉图分别是屹立于东西方的两位思想文化巨人,其思想虽然都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但明显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分) :
(1)孔子和柏拉图力图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各是什么?(4分)
(2)为保障和谐状态的实现,两者治国主张有何不同?(2分)又有何相同的本质特征?(1分)
(3)两者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都无法实现?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孔子,提出“仁”“礼”“中庸”的主张,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柏拉图,提出理想国的主张,认为“哲学王”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4分)
(2)孔子主张由“贤人”治理国家,柏拉图主张由“哲学王”治理国家。二者都代表着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度。(3分)
(3)①两者的观点都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孔子的主张不适合诸侯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主张不符合当时现实政治的需要。(3分)
②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主张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亚里斯多德看来,三段论是一种近乎万能的推理形式。亚里斯多德三段论的举例:
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先于意识存在。(大前提)
王夫之认为物质先于意识存在。(小前提)
王夫之是唯物主义者 (结论)
A.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段论运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方式来确定答案和结论,即三段论的原则是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那么结论就是正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中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是正确的,那么结论也是正确的,结合史实可知王夫之确实是唯物主义者,答案选B,A C D三项说法错误。
点评: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并称为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三位杰出思想家,他们三人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所在。其中亚里士多德以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著称于世,柏拉图以《理想国》文明,而苏格拉底则以其对民主自由原则的捍卫和对人循循善诱的教导为世人所称道。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孔子在《礼记·表记》“……故君命顺(顺民情天意),则臣有顺(顺从)命;君命逆(违背民情天意),则臣有逆(违抗)命。”这里孔子强调的观点是(?)
A.君臣的行为都应提倡“仁者爱人”
B.用“中庸”来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C.君臣的行为均应“顺从天意”
D.在君臣关系上应“忠君”但不“盲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当中“……故君命顺(顺民情天意),则臣有顺(顺从)命;君命逆(违背民情天意),则臣有逆(违抗)命。”可知其前半句说的意思是,君主若顺从天意则群臣也要顺从君主;后半句说,若君主不顺从天意,则群臣也没有顺从君主的义务,由此可以看出在君臣关系上应“忠君”但不“盲从”。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