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关于我国青铜器表述正确的是
①夏朝青铜器发现尚少?
②商朝青铜器供王公贵族使用?
③西周趋向生活化?
④春秋被铁器取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朝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迷。楼兰国的兴盛得益于
[?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农耕文化的发达 ?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汉武帝派张骞与西域的联系后)中亚、西亚各国经常派人到长安访问、贸易,汉朝为了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往来与贸易,修筑道路,设置驿馆。汉朝丝绸的出口成为对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亚、西亚运到罗马帝国,成了罗马元老院议员和其他贵族的夫人的珍贵服饰;罗马的铁制品、玻璃、金银由西向东,流入汉朝。?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第三版)
?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苏州)市民罔籍(不依靠)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织则腹(饥饿),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摘自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 材料三 就以澳门——果阿——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1580—1590年从澳门运往果阿的生丝为3000担,价值白银24万两,利润达36万两……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以致当时的欧洲商人们说,葡萄牙人从里斯本运往果阿的白银几乎全部经澳门进入了中国。?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第三版)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及意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苏州丝织业中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发展情况如何?简要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东西方“丝一银贸易”形成的背景。简要说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条件:汉武帝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强化;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国丝织业发展,丝绸产量大;西方对中国的丝绸有巨大需求;中华文明水平高,具有强大吸引力。
? 意义:密切了沿路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2)现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情况: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 原因:专制统治达到顶峰;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强调重义轻利;重农抑商、海禁、矿禁等政策;农民贫困,限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
(3)背景:新航路开辟,欧洲人到达亚洲;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白银。
? 原因:中国生丝出口量大;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不需要西方的商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28分)工商业的发展和政策、市场、经营方式等因素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桑弘羊等人于公元前118年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盐铁官营的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 盐、冶铁之事均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 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四)“郡不出铁者置小铰官”,管理铁器的专卖事宜。关于铁的专卖……据专家估计“当时役使了不少数量的官奴婢和罪人……此外还征用自由身份的民佚。”(前117年开始实施这一计划——编者)……冶铁的技术也有空前提高,据专家断定“西汉的冶炼生铁的技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炼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贯,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此皆……盐铁之福也”。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评述两汉盐铁官营政策。(10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朝海外贸易的特点。(4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3世纪中国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原因。(6分)
材料三: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贸易中心,……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种种迹象表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当然,封建官僚体制……都延缓了这种转变。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原因。(4分)明清时期,哪些因素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参考答案:
(1)措施:政府管理煮盐、冶铁;招募百姓自备经费,使用官府器具煮盐;严禁私自铸铁、煮盐;设置铁官管理铁器的专卖,役使奴婢、罪犯、自由民卖铁。(6分,答出三点可得6分)作用:提高了冶铁技术;解决了国家所需的部分经费。(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特点:范围广,东至朝鲜日本,西及西亚、东北非沿海地区;沿海港口多,海外贸易发达。(4分)
原因:两宋时代,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的兴盛;水稻广泛种植吸引和支撑更多人口。(6分,答出三点可得6分。)
(3)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等。(4分)
因素:自然经济的阻碍;实行海禁政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等;封建制度的阻碍。(4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盐铁官营的计划”的四个要点,可以简单概括浓缩出四点措施,任答三点即可。从材料一中的“补充赋税”、“盐铁之福”可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解决了部分经费;从材料一中“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冶炼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可得出冶铁技术提高结论(也可想到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来印证)。先述措施后评作用,也符合“论从史出”这一历史研究方法。
(2)从材料二左图的宋代海外贸易航海路线图所达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及东非等地,可得出对外贸易范围广泛的特点;从图中当时中国沿海港口的密集分布,可得出沿海港口多,海外贸易发达的特点。从材料二右边的文本框中的信息,可直接得出水稻广泛种植养活更多人口这一原因;联系13世纪(南宋末元朝初)这一时间段的中国的政治经济特点,即可答出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和海外贸易兴盛等原因。
(3)丝、布原料来源于农业,再依据“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可得出农业、手工业发展这一原因;“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贸易中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体现;“明后期……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即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明清时期,阻碍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即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可从明清时期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国家经济政策等方面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组(锄)、夷、斤、 (大锄),试诸壤土。”其中的“恶金”是指
A.陶瓷
B.黄金
C.青铜
D.钢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春秋时期”“锄”“(大锄)”“壤土”可知恶金是用于制作农具的,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所以答案选D。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在春秋晚期。夏商周是中国古代青铜鼎盛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