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对图中人物,我们可以称其为

①哲学家?
②教育家
③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④唯物主义思想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人是亚里士多德,是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但不是唯物主义者。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哲学观点,属于亚里士多德的是
A.理念先于物质存在
B.人的学习过程就是回忆过程
C.感觉世界是完美的
D.理念世界在客观上并不存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孔子的思想中反映了时代变化,其中矛盾的一组是
①贵贱有序?②知之为知之?③有教无类?④因材施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大意为“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根据此可知,“礼”和刑罚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D项理解不正确,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观察下图,结合你所学的知识,下图中子路等人“侍坐”在一位老者身边。这位老者提出的一项主张是(?)
A.克己复礼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天人合一
D.存天理、灭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