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概括说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晚清政府适应近代化的重大行动及其特点,据此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1)行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2)特点:第一,先天不足。在资本上,缺少资本的原始积累,资金不足;在技术上,只有手工技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在人才上,缺乏必要的科技、管理人才;在思想上,传统的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思想观念制约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第二,阻力大。中国近代化不仅面对着帝国主义阻挠、破坏,还有本国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决定了其进程缓慢、曲折。第三,中国近代化畸形发展。洋务运动侧重于经济,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侧重于政治,新文化运动侧重于思想。
(3)认识:A.中国近代化一波三折,未成正果。
B.要完成近代化,首先要完成民族独立。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晚清政府为适应资本主义近代化所采取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等重大活动,把握这些重大活动的背景及结局,据此分析中国近代化的时代特点和晚清政府近代化胎死腹中的历史必然性。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万万余人大梦唤醒,是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200兆之后始也。”“大梦唤醒”的含义主要是指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推行“新政”,“预备立宪”
C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D民共主和,三权分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
A.黑船事件
B.大盐平八朗起义
C.“大政奉还”事件
D.“戊辰战争”的结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868年戊辰战争结果:推翻幕府统治,确立了明治政府的统治(1869年,迁都东京),为明治维新提供了前提条件。故答案选择D项。黑船事件是指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佩里准将率领4艘战舰驶入日本江户湾前,用武力威胁日本幕府停止“闭关锁国”的政策;1867年10月,幕府上书天皇,表示要把政权“奉还”天皇,辞去将军之职,史称“大政奉还”,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但实际上仍然控制着国家政权;大盐平八郎起义是日本江户幕府末期1837年在大阪爆发的城市平民起义,领导人为大盐平八郎,因叛徒告密被幕府迅速镇压。故A、B、C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戊辰战争的结果。
点评:关于戊辰战争,要从原因、经过、结果、获胜的原因方面来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
材料二?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则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
——以上材料均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征和“伟大的方案”的基本特点。(6分)
(2)与材料一“伟大的方案”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为什么认为“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9分)
参考答案:(1)历史特征: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于时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方案。(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基本特点: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2分)
(2)进步之处:提出越早越快接受近代文化才能实现国家富强。(3分)
说明:确立君主立宪体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推行文明开化,实现文化转型;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圉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