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为(?)
A.采纳董仲舒建议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颁行推恩令
D.设立刺史官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可以看出,贾谊主张实行推恩令,把诸侯国的土地层层分封,削弱诸侯的实力。A项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领域里的大一统;B项是在汉初实行的地方政治体制;D项是汉武帝实行的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制度。
点评:汉初实行君被国并行制,后来带来严重的王国问题,引起了七国之乱,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汉初几代皇帝都想着削藩,贾谊就是根据这种形式向汉文帝提出的这种策略,后被汉武帝采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最主要是由于
[? ]
A.郡县官吏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郡县是重要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有很强的独立性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职不能世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为情境性的识记类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主要选官制度的识记情况,考查其再认再现和迁移能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是科举制,科举制通过考试成绩选拔做官,故选。B项说的是西汉时期的察举制;C项说的是军功爵制;D项明显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出这一现象的(?)
A.牧野之战
B.烽火戏诸侯
C.杯酒释兵权
D.三家分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牧野之战发生在西周建立之初;“烽火戏诸候”反映了各诸侯服从周王;“杯酒释兵权”发生在北宋;“三家分晋”反映了西周宗法制遭到了破坏,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某学校的一节历史课上,学生们表演了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皇帝作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妥,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后,交给尚书省去执行。这一情景与哪一朝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
A.西汉、刺史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秦朝、三公九卿制
D.宋朝、二府三司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唐朝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中,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因此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