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以石质农具进行简单种植的原始农业经历了五六千年后,金属农具的发明,特别是铁质农具和铁犁牛耕的出现,引发了劳动工具、土地加工、水利灌溉、施肥改土、耕作制度等一系列的革命性进展,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和理论体系,从而开创了中国四千年辉煌的古代农业文明。下列关于铁犁牛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普遍采用牛耕技术和铁质工具
B.铁犁牛耕的采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汉代,牛耕逐渐普及中国
D.曲辕犁是中国犁耕成熟的标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西汉时:耦犁(西汉赵过)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因此BCD表述正确,A错在“普遍采用”的说法。
点评: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3.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国家分裂的影响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的出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抓住时间段“春秋时期”,结合当时社会环境,就能排除A、B、C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这些信息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生产成本较低的本质,而且是为了满足自己家庭的需要而进行的,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是我国考古发现的不同时期同一类农具,其中最晚出现的应该是
[? ]
A 青铜器

B 石耜

C 骨耜

D 铁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