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解放思想是现代化的前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6年8月,《时务报》正式创刊。《时务报》虽名为“报”,实则是一份每期三十页左右的书本式的旬刊,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和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梁启超等人通过《时务报》把他们的思想诉诸社会,左右舆论,“以笔舌倾动人主”,“借报章鼓簧天下”,在各界人士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胡思敬在《戊戌履霜录》中说:“自时务报出,张目大骂,如人人意欲所云,江淮河汉之间,爱其文字奇诡,争传诵之。”
——摘编自沈继成《梁启超与〈时务报〉》
材料二 一批接触过西方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为此,必须要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发起革命性的攻击。先进知识分子把这次斗争看作是类似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
——摘编自郑丽平《思想解放与20世纪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可以说,由于现代化的属性决定,思想解放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仔细观察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可以看到,中国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更是与思想解放息息相关。
——摘编自杜艳华《思想解放助推中国现代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时务报》的特点。分析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效仿欧洲文艺复兴的,有何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更是与思想解放息息相关”的认识。
参考答案:(1)特点:虽名为“报”,实为旬刊;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以“论说”和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
作用:对传统思想产生了冲击;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为戊戌变法的开展做了舆论上的准备;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和思想解放。
(2)效仿:开展新文化运动。
意义: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3)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打破了对斯大林模式的崇拜,促成了思想解放;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促成了思想解放,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促成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进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的相关知识。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可归纳特点;可从对旧思想的冲击、对新思想的宣传、对戊戌变法和思想解放的影响等方面去概括作用。第(2)问仿效欧洲文艺复兴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其意义可调用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主要根据《论十大关系》、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南方谈话”等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领导人,但个人的政治命运经历了“三起三落”,“文革”期间曾两度被打倒,其根本原因是(?)
A.领导集体内部意见不合
B.党内“左”倾错误严重
C.民主与法制不健全
D.个人主义盛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作为国家领导人的邓小平多次被打倒,说明当时民主与法制极不健全。故选C。A项明显错误;B项重要原因,但是不是根本原因;D项说法错误,中国是一个强调集体主义的国家。
点评: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个人崇拜思想泛滥,给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文革期间最大的破坏是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文革后,国家吸取教训,加强了民主法治的建设,取得了一些列的成果。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司马迁说秦始皇“吞二周而忘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2分)
(3)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维护统一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清史稿》在谈及康 熙年间的社会状况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天下和乐,克致太平。”请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的?(7分)
参考答案:(1)史实;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
(2)不同:轻徭薄赋,提倡节俭;以儒为师(2分)
(3)贡献:平三藩、粉碎准噶尔贵族分裂企图、加强对西藏管理、统一台湾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打败沙俄(3分,答对三个要点可以得3分。)当时世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清朝建立在传统自然经济基础之上而蕴藏着危机,“天下”并不“太平”。(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规律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万物之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当“天理”和“人欲”产生矛盾时,人们应克制自己的私欲,顺乎天理。反映了朱熹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材料四?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一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9世纪后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11分)?
(3)综合上述分析,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参考答案:(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3分)
原因:议会在英国有较长历史,且掌握一定的权力;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选择了“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并取得成功;与英国人长期的设想和全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相符合。(7分)
(2)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4分)
作用: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树立了榜样;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分)
(3)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不断创新才有活力。(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做好本题,首先要明确英国的政治制度经历怎样的发展历程,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其发展过程和原因。可以说,读懂材料是答好题和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