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充满了理性精神的妥协”。这种妥协主要表现在()
①大州与小州之间②中央与各州之间?③北方与南方各州间?④立法、行政与司法间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美国立法属于国会、行政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排除④。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5年,恐怖主义活动猖獗,英国连环爆炸案、约旦爆炸、伊拉克自杀性爆炸接连发生。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打击恐怖活动。这表明
A.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B.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根源
C.战争的威胁已经不存在
D.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因素之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为某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它反映出

A.我国得到欧洲普遍承认
B.我国全方位外交成就辉煌
C.亚洲国家走向国际联合
D.意识形态分歧影响我国外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片反映出我国与东欧建交的国家最多,说明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数据,因为当时东欧国家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苏联的影响下都承认并与中国建交,而西欧在英美等政策的影响下对华实行外交封锁政策,所以建交国家的数量少。A项与材料数据不符合,所以排除A项。B项中的全方位外交应该是在改革开放后,所以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中反映出来的中国与亚洲国家建交并不是结盟,所以C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607年开始,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根据王恩涌《人文地理学》
材料二:“……英语,尤其是美式英语,似乎给予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年轻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乔治·斯坦纳
材料三:民主、自由、文明、野蛮、团体、脑筋、目的、思想、精神……20世纪初流行的这些新词大都来自日本。素以“开明”著称的重臣张之洞,以反感并力禁使用“日本新词”闻名。一次他见到幕僚路某拟就之办学大纲中有“健康”一次,勃然大怒,提笔批道:“健康乃日本名词,用之殊觉可恨。”掷还路某。性格倔强的路某,针锋相对地回曰:“ ‘名词’亦日本名词,用之尤觉可恨。”两人不欢而散。反对用“日本名词”者如张之洞,却也无法摆脱“日本名词”的困扰。
材料四:现在有“世界第一强势语言”之谓的英语,也饱受到其他语言的严重“污染”。2006年《泰晤士报》曾发文评价“中式英语”(Chinglish)的影响。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的是二战以来,美式英语取代了英式英语的世界地位,这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易位”(6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人无法摆脱“日本名词”的原因。(12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产生中式英语?(6分)
参考答案:
(1)实质问题: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2分)
原因:①二战后,英国衰落,美国实力膨胀,成为全球性超级大国(2分);②美国确立了以自身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分);③美国科技领先,文化繁荣(2分)。(考生如答具体知识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政治近代化运动展开,西学的传播,中国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促使新名词的产生;(6分)日本近代化进程全面超过中国,对“西学”的翻译远胜中国;甲午战争中国为日本所败后,大批中国学生留学日本,从日本引进“西学”;中日文化相近等。(6分)?
(3)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经济增长快速,对世界影响力增大;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等(6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美式英语取代了英式英语的世界地位”可知语言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的是两个国家地位和实力的变化,即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由二战后欧洲列强为美国马首是瞻可以知晓。关于原因根本原因是二战后,英国衰落,美国实力膨胀,成为全球性超级大国;其次是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即美国确立了以自身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还有就是科技实力的领先及军事实力的领先。
(2)关于日本名词产生原因首先考虑是甲午战争中国为日本所败后,大批中国学生留学日本,从日本引进“西学”;根本原因还是内因即当时中国国内出现了革新图强的浪潮,根源在于甲午战败,想通过学习人本以富强。包括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运动以及革命派的革命运动等。
(3)根本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再者,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影响力扩大;随之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影响世界,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中式英语”,充分体现中国融入世界并影响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国影响世界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由1949年的23.9%降至1952年的10.9%。一大批历史悠久的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地位,被改为工科院校。这种调整
A.是对旧教育所进行的彻底改造
B.体现了向工农及其子女“开门”的教育政策
C.适应工业化建设对人才之需求
D.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说法过于绝对化,B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根据材料信息“一大批历史悠久的优秀的综合性大学……被改为工科院校。”说明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