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为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庆历新政”的内容不包括
A.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
B.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
C.推行市易法
D.裁并州县,减轻徭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值得注意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较新提法出现在《建议》全文中。《建议》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
任务。这预示着,未来五年中国将加大投入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更多穷人将分享到改革果实”。分析人士说,让最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弥合贫富和城乡差距,避免出现穷人依旧贫穷甚至更穷,富人则更富的不利局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中国古代,许多政治家也关注过贫富差距问题,也试图找出原因加以解决,如北宋王安石变法就已经有过这方面的尝试,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彼富宝为之则害民,今县官为之乃所以利民。青苗钱令民愿取则与之,不愿者不强焉。收获之际令以中价折纳谷麦,此乃所以救贫者之乏,息富民之贪暴也。
——《宋会要辑稿·良贷》
材料二
: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才性智愚不同。富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骨,恶衣菲食,终不肯取债于人。故其家常有赢余,而不至狼狈也。贫者……一醉日富,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自悔,是以富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而贫民常假贷富民以自存,虽苦乐不均,然犹彼此相资以保其生也。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材料三:变法前,王安石提出“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法。
材料四: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
祸首。?——《廿二史札记》
(1)材料一是什么法令?(2分)其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达到了怎样的效果?(2分)
(2)材料二认为造成当时贫富不均的原因是什么?(2分)而当时实际原因又是什么?(2分)
(3)王安石变法中,体现其材料三的理财方针而采取的
措施还有(?)(2分)
①市易法;②募役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农田水利法;⑤保甲法;⑥将兵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4)王安石变法理财措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2分)
A、国家与官僚地主阶级的矛盾? B、官僚地主与中小地主的矛盾
C、农民与国家的矛盾? D、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5)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评论材料四的观点。(6分)
参考答案:
(1)法令:青苗法。(2分)
目的: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巩固统治。(2分)
效果: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2分)
(2)原因:“才性智愚不同”。(2分)
实际原因:官僚地主占有大 量土地, 农民负担沉重。(2分)
(3)D(2分)
(4)A(2分)?
(5)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于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2分)王安石变法是进步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2分)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腐朽,而不在于王安石变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请回答:
(1)“三冗”指哪“三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指出“三冗”给宋王朝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三冗”指指“冗员”“冗兵”“冗费”。
(2)“冗员”造成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且财政困难;“冗兵”造成国家负担沉重;“冗费”导致财政开支增加,不利于国家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
A、加强军事力量
B、解决财政困难
C、铲除割据基础
D、打击土地兼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