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几幅图片,综合这几幅图片,以下说法最恰当的是

A.抗日战争是一场国际战争
B.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始终是抗战的主要力量
C.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始终积极组织抗战
D.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毛泽东在《七律·到韶山》(一九五九年六月)中说到:“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他离开韶山的这一年
A.中共三大明确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B.大革命失败,中共发动了秋收起义
C.红军成功进行了三次反围剿斗争
D.中共开始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毛泽东在一九五九年六月说到:“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可知,离开时间为1927年。联系史实可知,A.中共三大明确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是1923年;B.大革命失败,中共发动了秋收起义,是1927年;C.红军成功进行了三次反围剿斗争,是1933年;D.中共开始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是1934年。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道路的开创是掌握的重点。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领导发动秋收起义。起义队伍攻打长沙失败、后来在文家市做出重要决策,决定放弃攻打城市,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攻。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这是一条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中国革命的策略发生了转变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 ]
A、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取得成功
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孙中山对三民主义进行重新解释
D、共产国际对两党合作的推动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叛党(太平军)正在帝国心脏区域迅速无阻地进展中,目前这已使南京与北京同受威胁……大不列颠一国,或是在中国海拥有舰队的三个外强联合起来,去制止这个毁灭性的战争,趁(中国)皇帝还据有能够缔结条约的地位时,向他取得这种干涉的报酬……我坚决相信无限制进入内地和沿海一切口岸,在北京建立直接外交关系,以及鸦片的合法化,都是当前可以获得的权益,并且,满可以在今后两个月以后,用正式条约获致之。
———《阿礼国上文翰机密报告》(1853年3月3日)
材料二:局势一天一天变化,如果叛军再有很大的进展,北京朝廷就会四处寻找外国援助的,除非政府用大力振奋起来,我看不出政府怎样才能支持下去。……如果反叛运动表现出任何复兴帝国的征象,或是有了定型政府的保证,那么让他们去搞是好的,然而不幸他们无此表现。因此事情就成为简单的选择问题了。是等待事情发展到一个不可知的结果呢,还是稳定现状?如果选取前一条路,现在我们的生意已经全盘陷入危险的境地,商人利益已经破灭了;如果选取后一条路,则这个灾难深重的帝国还有一线希望恢复其安全与和平,我们的生意也可望受到保护。
———《罗伯逊致阿斯登》(1861年5月10日)
材料三:这一场斗争(慈禧太后与辅政八大臣)的关键,主要看这一年我们和恭亲王交际中给他的印象如何而定。幸运的是,恭亲王依赖他自己对我们的观察和经验所获得的结论……全向太后保持,我们在此并无可怕之处,这方面他对太后之回京负完全责任。为了顺从恭亲王的意思,并证明我们是准备帮他把皇帝从那恶党徒手里解救出来的,我和我的同僚们曾注意防止外国人冒犯皇帝一行人入京时的行列。今附送恭亲王照会,他通知我已被任为首揆,仍负责外交事务,我给他的回文亦附来,回文的措辞是有意给他撑腰的。
———《英国派驻清政府公使致英国外交大臣的信》(1861年11月12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英国官员主张对中国采取什么政策?
(2)从材料二看,英国官员此时主张对中国采取什么政策?为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英国对中国发生的事件采取什么政策?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趁清政府面临太平军威胁之机,迫使清政府签订条约,以获得更多的侵华权益。
(2)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因为对华条约已经签订,太平天国运动继续发展,会威胁到列强的既得利益。
(3)暗中支持恭亲王,以扶植代理人。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接起来。
本题解析:
从外交辞令中分析列强的意图,分析西方列强面对中国国内人民的反封建斗争所采取的策略及其变化,并分析出西方列强政策变化的依据是本国实力,而核心是维护他们的国家利益(殖民利益)。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五十年以来最大之国耻与余个人历年所受之逼迫与侮辱,至此自可湔雪净尽。”日记所反映的事件是? ( )
A.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C.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D.国共签订“双十协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最大之国耻”说明该事件与外国侵略者的侵略有关,由此可知是指日本侵华战争。“五十年”的时间是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计算到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