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几个年轻人被地方官员逮捕后,一名传教士向知府表示:这几个人都是我们教会里的朋友,请立刻把这几个人交我带去。知府明知这几个人是要捉拿的会党,又担心教士写信托公使到总理衙门理论,只好将人交给教士。上述故事发生在
A.明朝末年的杭州
B.清朝初年的北京
C.清朝末年的上海
D.民国初年的南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情景说明了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这应该发生在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B。民国时期已经没有了知府、总理衙门等称谓,排除D。题干的关键信息“总理衙门”是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的,据此可以判断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来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鸦片战争形势图

图二 甲午战争形势图

图三 八国联军侵华形势图
请回答:
(1)从以上三幅图片中,归纳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出哪些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三幅图片反映的战争中,概括表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人民在近代一百多年的哪一次反侵略中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其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趋势:侵略国从个别国家到多个国家争相侵略;侵略地区从侵略中国的沿海地区到对内地侵略与瓜分。
(2)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或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原因: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或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3)抗日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北伐战争初期,北伐军主力主要集中在
A 两湖地区 B.闽浙地区 C.两江地区 D.黄淮地区
参考答案:北伐战争前夕,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从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和教材表述中可以看出,北伐战争初期,基本执行了这一方针。
本题解析: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内河航运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更多的沿海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C.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D.外国人可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内河航运权是针对船只在具体的水域活动的权利而言,A指的是沿海;C和D均指人,故符合题意的是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至高无上权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
[? ]
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利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