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甲午战争期间
 
	        2、判断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通商口岸特别是内地通商口岸大量增设,为外国资本打开了倾销工业品的新市场和掠夺农产品与土特产品的新区域。轮船和铁路运输发展,形成新的交通运输网,缩短了内地农村到通商口岸的运输距离和时间,降低了运输费用。新式工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豆、桐油、芝麻等农产品的工业用途和销售市场扩大。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增长情况
?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 68.5
  | 87.4
  | 111.4
  | 127.9
  | 
农民消费品购买力(亿元)
  | 65.3
  | 80.7
  | 102.1
  | 117.5
  | 
建国初期,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产品流通渠道、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措施。打开农村土特产品销路以疏通流通渠道。
同时,收集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信息,带工业品下乡,打开工业品的农村市场。由此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由此获得了原料和销路。这对刺激工商业恢复、增加财政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根据材料二,概括促使19世纪末中国农业生产发生变化的因素,(3分)并说明上述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2分)
(2)比较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的异同,(6分)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2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农民购买力增强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意义。(7分)
 
	        3、判断题  19世纪末,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各呈现出哪些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5分)
 
	        4、判断题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导是对下列哪一战役发表的评论
[?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5、判断题  某条约规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开埠通商。”下列哪项条约也是该条约的内容之一
[?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
C.在北京设使馆区
D.割香港岛给日本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