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8分)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2分)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材料一?新交因狐裘而订,不问出身。旧友以鹑结(指破烂的旧衣服)而疏,视同陌路。遂令舆台隶卒辉煌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蓝缕而自惭形秽。
——摘自《申报》1873年4月7日《申江陋习》
(2)据材料一,说明人们在社会交往方面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材料二 ?道光季年,中外通商而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只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
——摘自《申报》1892年1月18日《中国宜造洋货议》
材料三 ?风俗之靡不自今日始矣,服色之奢亦不自今日始矣。溯当立约互市之初,滨海大埠,富商巨贾与西商懋迁有无,动致奇赢。财力既裕,遂于起居服食诸事斗异矜奇,视黄金如粪土,见者以为观美,群起效之。……近今风俗之侈靡日甚一日,较之三十年前已有霄壤之别。?
——摘自《申报》1894年3月16日《论服色宜正》
(3)据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社会出现了怎样的风气?(2分)
(4)据上述材料,分析社会风气变化的影响。(2分)
2、判断题 十二五规划决策时坚持把民生利益放在前头,显示了沉甸甸的百姓分量。下列主张不能有效体现上述理念的是
A.仁政
B.为政以德
C.兼爱、节用
D.克己复礼
3、判断题 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局(征收茶税的机构)具详,……十三年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因之交困。”上述材料说明
A.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掠夺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B.中国的出口性农副产业无法掌控自身命运
C.中国经济未被真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4、判断题 下列建设成就的取得,属于跨全面建设和“文革”两个时期的是(? )
①成昆铁路?②宝成铁路 ③大庆油田?④胜利油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5、判断题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了《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⑥敌对阶段(1949年后)。材料中美国在1949年后对中国形成“敌对”看法的主要背景有
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③万隆会议的召开
④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