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十)
2017-08-09 13:37: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4分) 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前就有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真正属于“家天下”的事例,主要有两项:一为“皇位世袭制”;二为“皇族特权制”。 皇位世袭制史称“皇统”。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行嫡长子继承制。如西汉有司请于文帝曰:“……子启最长,敦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文帝许之。启为太子,即位为景帝。 “皇族特权制”……秦朝建立,李斯主张“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置诸侯不便”。刘邦……大封其子弟为九国,占去国土的大半。东汉史学家班固论曰: “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诸侯王都处于半独立状态,君国子民,拥有军、政大权。 材料二?自秦朝以来,中央官吏和地方行政不再行世卿世禄制度,而代之以官僚制度,大小官吏都是来自地主阶级和庶人,这与西周时期的宗法贵族世袭分封制度有根本的不同……柳宗元对于这一变化(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十分看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在《封建论》一文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又说:“两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朝“有叛将而无叛州”,证明了郡县制是一种好的制度”。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你给“皇位世袭制”和 “皇族特权制”作简明扼要的定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秦汉开始的选官制度是如何体现“公天下”的。(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代开创中央集权制的积极作用。(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唐中宗曾未经中书、门下两省径自封拜官职。但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C.三省六部制瓦解 D.科举选官尚未实施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内容说明唐代三省体制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故而当皇权越过三省执行之时显露出胆怯和不合法,答案选B,A是明清时代。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 ?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为车骑将军。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 材料三?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联系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亚夫丞相职务被免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周亚夫先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的原因有何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请说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原因: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景帝旨意相左;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4分) 根本原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2分) (2) 被封为条侯的原因:继承爵位;(2分) 被封为车骑将军的原因:军功(2分) (3) “ 稳便”的途径: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2分) “稳当”的方法: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庶务(2分) 不矛盾(2分)都是为了维护王朝统治(其他言之有理即可)(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所以周亚夫丞相职务被免,根本原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第(2)问,从材料中“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可知,被封为条侯的原因为继承爵位;从材料中“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为车骑将军”可知,被封为车骑将军的原因为军功;第(3)问,唐太宗采取的措施为“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明太祖的措施为“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他们两人措施不矛盾,都是为了维护王朝统治 点评:注意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联系与区别。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应当分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来理解,同时又要注意两者之间的联系。 ①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②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③两者之间的联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3分)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6分)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参考答案: (1)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特征是皇权的高度集中。(3分) (2)变化:宰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措施: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接隶属干皇帝,并且明确宣布成为定制。明成祖设立内阁制,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6分) (3)清朝。人员精干,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速度快,保密性强,具有封闭性。作用是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5分) (4)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秦代的中央机构,依据图示和教材内容不难看出答案,即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特征是皇权的高度集中。第(2)问考查明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冲突,从图中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而没有再经过宰相这一环节,就可得出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一结论,这表明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最终得到了解决,同时为减轻皇帝工作压力,明成祖设立内阁制,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第(3)问只要从图片中获取军机处的有效信息便可对照教材找出答案,即特点,人员精干,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速度快,保密性强,具有封闭性;作用是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第(4)问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概括再结合教材所学可以得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同时中央集权加强,地方的自主权利日益弱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