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才是本题的题眼,革命后,群众的迫切需要是生存与和平问题,是面包和黄油,不是飞机和大炮,而临时政府却继续参加一战,并且还惨遭失败。临时政府被群众抛弃就是因为不能解决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当然临时政府也不会去解决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因为临时政府并不代表人民的利益,所以本题答案是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形势,(苏俄)党内有些同志认为“用异己分子来建设社会主义”是“离开社会主义原则”。让这些同志感到“离开社会主义原则”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在20世纪20年代初,允许一定程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以有的人感到担心,B正确,A时间不对C1936年形成D是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17年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策略。这个文件在刚提出时,并没有被全党立即接受,但很快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在下列《四月提纲》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当时俄国广大人民群众愿望的是
[? ]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不要议会制共和国”
C.“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
D.“废除警察、军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在,就即刻可以显出’。”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有
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
③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④后来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D.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1928年到1953年的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交换价格变化的下降趋势,说明苏联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到农重轻比例失衡。关键信息:1928、1952、1953、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以有题干中的数据。ABD无从反映。因此选C .
点评: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