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周敦頣是湖南道州濂溪人,后人称之为濂溪先生,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主静”的修养方法,强调“无欲”,这一修养方法的实质是?
[? ]
A.传播“无为而治”的思想
B.淡化儒家重视现世事功主张
C.努力强化封建统治秩序
D.体现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冲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董仲舒看来,天是百神大君,天具有仁义礼智信,皇帝是天的儿子。人间的一切都是天造就的。天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就了人,人秉承天的意志长出了身体,这就是人符天数。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骨有三百六十六节;天有十二个月,人骨有十二大节;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昼夜,人有视瞑。天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
——《中国哲学与文化》
材料二:朱子曰:“天下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
——《续近思录》
材料三:“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度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大上(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
——《史记·天官书》
材料四:“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荀子·天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论述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在材料一中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种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又是怎样论述这种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三、四,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学说的积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
(2)西汉社会经济恢复元气后,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现实政治需要;董仲舒整合新儒学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提供理论依据。
(3)朱熹认为天人本来就是合一的,世界的本原就是“理”。
(4)①勇于探索天人关系;②它追求天人和谐;③它在历史上曾经对统治者的残暴和奢侈起过限制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核心内容
D.关心社会进步为核心内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解题时抓住“宋明理学家”以及“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 功能论”可知宋代理学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ACD排除,B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代理学研究的重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宋史》中出现了以下人名:焦守节、陈从信、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当时深受哪种思潮的影响
[? ]
A.佛学
B.法学
C.理学
D.道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