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此后封建统治者大多采用重农抑商政策。请回答:
(1)历代统治者采用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什么?(4分)
(2)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1)保护农业和小农经济;(2分)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2分)
(2)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起到了保护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稳定封建经济,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3分)在封建社会后期,重农抑商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进步。(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大历史》一书有许多精彩论断。如:“淝水之战后,拓跋珪成立北魏政权,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根据材料判断,该书作者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主要是
A.朝代更替
B.经济政策
C.民族矛盾
D.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材料的意思为“北魏通过利用俘虏发展农业并直接征税,于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国再度走向统一”,题中“农业”、“征税”的关键词属于经济政策的内容,也就是说明了中国能再度统一的原因。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太祖实录》记载:“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敢有私下诸藩互市者必置之重法”;明朝“命使出疆,周于四维,足履其境者三卜六,声闻于耳者三十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初海禁政策
[? ]
A.只是禁止私人的海外贸易
B.未能贯彻始终
C.禁止外国来华贸易
D.与清朝闭关政策完全相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明太祖朱元璋屡次宣布“通番禁令”,规定“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清朝顺治年间颁布“禁海令”,又颁布“迁海令”,强迫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三十五至五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他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对外航海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阻止了列强侵略中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上述明清时期的禁令都是有关中国沿海居民不得与外洋贸易之类的规定,目的就是要限制中外之间的贸易往来,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英人赫德(183—-1911)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一一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当时赫德分析的最有可能是
A.中国市场的潜力有限
B.中国物产的丰富多样
C.对华战争的胜率较高
D.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考察中国的经济特点。通过题中“最好的”、“无需”、“一文钱的东西”等处可以看出中国当时的经济特点还是自给自足的,故A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