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11年春天,18岁的毛泽东将他所描绘的未来中国政治蓝图贴在湖南长沙一所学校的墙上:孙中山成为新中国的总统,康有为担任首相,梁启超是外交部长。康有为此前对中国社会进步所作的最大贡献是
A.开办万木草堂,招徒讲学
B.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的思想主张
C.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提倡爱国救亡,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宣传民主、科学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措施,在百日维新中被维新派搁置起来的是(?)
A.设立议院
B.发展工商业
C.改革科举制度
D.改革政府机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百日维新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维新派与康有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体现,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因此选A。
点评:中国的戊戌变法是在中国社会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前提下,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具有无法克服的软弱性、妥协性,他们只能采取改良的办法,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并且脱离了人民群众,其变法失败具有必然性,这也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行不通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B.企业管理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和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思想,题目中谈到的是变法重在人才教育和官制,所以作者强调的是政治层面,正确的选择是D项,BCA不是题目的意图。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话之孔子矣。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现当开创百度,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旗丁生齿日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遂至生计益艰,……现当百度维新,自宜驰宽其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材料三 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亲贵抗违,耆老力诤,群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延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不行。人心众论,缉缉仳仳。”——杨深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及采取该方式的原因。(3分)
(2)概括材料二中改革的主要措施。(4分)
(3)结合材料三,指出这场改革的结果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1)方式:托古改制(1分)。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及软弱妥协性;封建势力强大;为减少改革的阻力(2分)。
(2)措施:废除八股取士该试策论;改革财政节俭开支;裁撤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废除旗人特权准其自谋生计。(4分)
(3)结果失败。(1分)原因;保守势力的阻扰;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缺乏群众的支持。(3分)
认识:改革符合近代化的发展趋势,是历史的进步;但是改革要成功,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有较完善的措施;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要妥善处理好与传统势力的关系。(4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明显看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是托古改制;材料一中文字“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说明了采用托古改制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及软弱妥协性;封建势力强大;为减少改革的阻力。(2)从材料二中可直接概括其改革的主要措施。(3)材料三中杨深秀维新派中戊戌六君子之一,他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维新变法运动的主张,所以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其失败的原因是保守势力的阻扰;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缺乏群众的支持;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改革符合近代化的发展趋势,是历史的进步;但是改革要成功,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有较完善的措施;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要妥善处理好与传统势力的关系。
点评:康有为、梁启超是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的主将,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反映了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标志着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由器物文明开始深入到制度文明的层面。但是他们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时却给了他披上了传统文化的外衣,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减少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传播的阻力,但也表明其力量的弱小和软弱。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对近代日本锁国政策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防止外国殖民势力渗透
B.目的在于维护日本独立
C.是日本落后的原因之一
D.禁止一切外国船只来日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锁国政策下的日本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