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代农业立国,但手工业、商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当时“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
B.土地兼并的盛行瓦解了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经济
C.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这与清政府倡导的“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的指导思想相吻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为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选项ACD符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史实。注意题目是逆向选择。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先农坛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于明嘉靖年间,
是明清历代皇帝祭祀先农神的地方。图为清朝雍正
皇帝亲祭先农坛的情景。它反映了清朝( )
A.重视对祖先的祭祀
B.推行抑制商业的政策
C.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
D.为天下百姓树立榜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图片和题干的分析理解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皇帝祭祀先农,意在祈求农业丰收.反映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的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中的四尺钉耙是指铁农具的使用,但不是开始使用故排除A;图片没能体现CD;铁农具的使用说明当时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摘自任文使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
(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
(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4)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水力工程的建设和农业灌溉工具革新极大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下列有关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曹魏时期的翻车
B.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C.汉朝的漕渠
D.唐朝的风力水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农业发展,在明清时期出现的是风力水车,所以D错误,AB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