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最重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耕作经验的丰富
D.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使用木、骨、石器生产,不得不在生产中大规模集体协作,即千耦其耘;到了春秋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和私有土地的出现,个体农耕成为了可能。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最重要因素是生产工具的改进。故选A。BCD三项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点评: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学生一定要把握住。此外,小农经济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五千年的农耕历程诞生了丰富灿烂的农耕文化,其中众多诗词及其绘画形象地再现了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譬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材料二?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三?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下列春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变化:
春联一: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春联二: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春联三: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分)
(2)材料二反映中国农业生产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3)三对春联各反映了怎样的农业政策?(3分)春联二中的政策有“暖人心”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基本特点: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很小;精耕细作等等。(答出2点即可得4分,不必拘泥于字句表达,言之有理即可)
(2)变化:随着丝茶出口大量增加,部分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而种植桑茶。(2分)
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
(3)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分)
没有。(1分)因为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极大破坏了农村社会生产力。(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从经营方式、生产目的、生产规模等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随着丝茶出口大量增加,部分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而种植桑茶。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第(3)问,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说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说的是,“人民公社化”;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说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半问联系人民公社化的弊端回答即可。
点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①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分配中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②农业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度提高,农业和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变;
③鼓舞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工具,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
A.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
B.能够适应各种土质和不同的田块
C.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后世沿用
D.隋唐时期,在珠江流域最早出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封建庄园经济
D.封建国有制下的经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土地一直是各国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注重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是至关重要的。据此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东晋南朝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
B.唐朝时吁田和围湖造田现象更加普遍,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开发。
C.建国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
人民
D.美国的西部开发使资本主义经济向西部扩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