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20世纪初,汽车进入中国的城市交通……但直到1949年,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尚不发达,人们出行大多依赖人力车、富力车或自行车,甚至靠步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建成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今年中国汽车销售将达到1700万辆(中外合资车企占据多数)。?
——摘自中广网北京10月11日消息
记者10月4日从奇瑞汽车公司获悉,在目前公布的第三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中,奇瑞又有9款车型入围,至此,奇瑞共有29款车型达标,同时斩获五项“第一”,开创国内车企先河。?
——摘自芜湖新闻网?
材料三?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工业”的概念已经过时,跨国公司代表了当今企业的主流,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全球本土化”……中国的消费者更乐意看到,国际汽车大厂商们在中国市场上你死我活的搏斗,使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通货收缩效应,进而拥有一辆和外国一样既便宜又好的车。?
——摘编自郭重庆《全球化与中国创造业》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球化的利弊,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看法,并尝试以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例说说中国应如何面对全球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有一首在台湾非常流行的校园民谣唱道:“一样的血统,在一样文化中生活。数十年手足分离的乡愁,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分左右?”可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国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最早出现在
A.《中美联合公报》
B.《告台湾同胞书》
C.“一国两制”构想
D.“九二共识”
3、判断题 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欧共体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
B.欧共体的形成、联合国的建立
C.第三世界的兴起、苏联解体
D.欧共体的形成、苏联解体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宣称:“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工业建设和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也要大跃进。”此后又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宣传口号,并报道了个别地区小麦亩产7320斤与水稻亩产13万斤等高产情况。1958年北戴河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农村工作的“决议”指出:“人民公社发展的主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全面不断的跃进……这将成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单位……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
材料二?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事本末》一书记载,1958年“大跃进”时提出的实现农业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深翻改土,高度密植。
材料三?《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艰难探索》—文指出:?以钢为纲的“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其中重工业畸形发展,从1957--1960年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产值下降22.8%……到1960年,粮棉的产量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
请回答:
(1)中共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是什么?材料一提出的经济建设主张与其相比有什么不同?材料三所述“大跃进”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2)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1959—1961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3分)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的启示。(3分)
5、判断题 下列各项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无关的是
A.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普鲁士对法国的侵略
C.临时政府的卖国行为
D.临时政府企图解除工人武装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