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竹枝词是一种由民歌发展而来的文人诗体,它具有通俗易懂、不拘格律、以诗存史等特点。有两首这样写道:“靠左边行分两旁,章程订立本周详。马车别有通融法,飞走中间亦不妨。”“一平马路真如邸,信步行来趣更奢。眼底耳根两清净,从今不见破骡车。”对上面的两首竹枝词解读正确的是(?)
A.传统交通工具完全被新式交通工具取代
B.出现了顺应时代特点的道路交通规范
C.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风俗造成严重冲击
D.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依赖进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靠左边行分两旁,……飞走中间亦不妨。”和“一平马路真如邸……从今不见破骡车。”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已出现新的交通方式,并制定了新的交通规则,但传统交通工具马车仍大行其道,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C 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材料以诗歌的形式再现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迁,这种模式已成为高考普遍采取的新方式了,这样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还能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变迁内容的准确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认同“周朝封建社会”论的一位史学家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由封建而帝制,第二次由帝国而民国,第三次则进人了毛泽东时代,成就了21世纪。”据你推测,作者心目中的第一次大革命的政治主角是
A.周武王
B.秦始皇
C.韩非子
D.孙中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有关内容。由题意可知,秦始皇是第一次由封建而帝制,是第一次大革命的政治主角。B正确,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2)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2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4分)
材料三?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
| 全民
| 集体
| 公私合营
| 私营
| 全体手工业
|
1952年
| 41.5
| 3.2
| 4
| 30.7
| 20.6
|
1956年
| 54.5
| 17.1
| 27.2
| 0.04
| 1.2
|
?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民族工业的命运。(2分)
参考答案:
(1) 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每要点1分,共4分)
(2) 陷入绝境或者陷入困境或日益萎缩(2分)。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繁重的税收政策。(答出任何2点就可以得4分)
(3)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退出历史舞台。(2分)
本题解析:(1)联系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来分析即可,如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2)第一小问抓住时间1945—1949年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第二小问联系教材知识直接作答即可,如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繁重的税收政策。
(3)依据表格信息私营企业比重降为0.04的信息,再结合1952——1956的时间,联系三大改造,可归纳出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退出历史舞台。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与欧洲相比,中国近代化探索初期的历程呈现以下的特点
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 ②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
③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 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工业化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洋务派先创设军事工业而后尝试创办民用企业,走出的是一条由军事重工业向民用轻工业发展的道路,①错误,在洋务企业的引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才开始发展起来,领导权并未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④错误,②③表述正确,答案选A。
点评:如何看待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这是史学届长期争论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坚持从革命史观的角度来解读中国近代历史和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说明中国近代求民主反侵略潮流发展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但容易忽视中国近代社会在曲折中前进的现实,所以近年来随着近代化史观的引入以及在中国大陆的深入,更多人从更多更新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这样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线索认识会更加全面和深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专制皇权,为此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结合史实不难判断出①③④三项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举措,②项属于加强皇权举措,所以①②③④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答案选A,B C D三项组合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