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六)
③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思想 ④明清之际的反传统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唐代诗人姚合的《庄居野行》中写到“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声。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诗反映了当时( )
A.农村出现经商热潮
B.农村萧条土地荒芜
C.国家推行重商政策
D.战乱人口大量逃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商品流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材料“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正是这种现象反映。故应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也开始大量进入市场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大量农产品、手工业品投入市场,城镇经济空前繁荣,这推动了商帮的崛起。当时经商仍不是正当行业,商人地位仍很低,政府也没有废除专卖制度,贩盐必须先为官府运送军粮才能取得贩盐的权利。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晋书·王恂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自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这主要表明
A.两晋民族对峙严重,民族关系紧张
B.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C.魏国实行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D.两晋察举选拔逐渐以士族门阀为依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租”牛客户、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所反映的都是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晋书”?王恂传》记载所反映的时间就是晋代,所以综合起来来看这主要表明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答案就是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租佃关系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
A.加剧内忧外患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激化中日矛盾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等,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明朝海禁政策的消极作用,有一定难度。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明朝以来实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中国沿海商人铤而走险,即体现由“商”到“寇”,而在由“商”到“寇”这一过程中,无疑就加剧了国家内部矛盾,而且国家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国力逐渐衰落。分析比较选项,可知,只有A符合题意。B项说法本身不正确,说法绝对;C项表述与题干内容无关;D项表述不是题干作者所要强调的。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20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