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主张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保护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1)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
(2)消极性: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反映清代长期实行闭关政策根源的观点是?
[? ]
A.“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固有道统”? ?
B.“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
C.“南夷之通商……贪而不亲,求而无厌 ?
D.“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法国学者谢和耐写道:“它同时又接受了取消‘公行’(十三行)的垄断专营权。这种公行本意要配合官府而调节与外国人的通商活动。”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公行实际上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
B.取消公行垄断专营权是顺应世界市场的体现
C.公行开始取消应该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
D.垄断专营是古代帝制政府长期推行的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讲了一个故事其中有这样的情节:“……长安城中,有个子弟姓杜,双名子春……世代在扬州做盐商营运,真有万贯家资,千千顷地……”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建筑文化
B.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C.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真有万贯家资,千千顷地”可知,当时商人有钱之后,就购买土地,没有将资金投到商业中,这样就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唐书》记载:“富我多丁者,以宦、学、释、老得免,贫人无所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是以……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为此唐朝采取的措施是?
A.编户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募役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贫人无所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可知由于丁税是国家的主要赋税,且大多由穷人承担,无法保证财政收入,迫使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改革,通过分析材料可明确题目要求,即“改变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的赋税制度是什么”。结合相应史实,可知唐朝后期,由于均田制瓦解,以人丁税为主的租庸调制无法实行,迫使唐政府实行两税法来解决赋税分担不均的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