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2、判断题 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③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科:? ?
材料一 (雍正帝)我国家体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待……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纳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税关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仁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其重资,多买由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
?
(2)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2分)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分)简要评价雍正帝的观点。(2分)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2分)
5、判断题 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
春秋战国
| 91(全国)
| 614.8
| 2.3
| 94%
|
秦?汉
| 117(全国)
| 1048.35
| 5.72
| 94%
|
魏晋南北朝
| 122(北方) 215(南方)
| 1167.7
| 3.85
| 90%
|
隋?唐
| 124(北方) 328(南方)
| 1450.92
| 6.42
| 90%
|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顷。?——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分)?
(2)据材料二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3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1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