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世纪后期,虽然当时的西方经济理论已经开始流传到了日本,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发展自身的性质……和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有些格格不入。而德国历史学派的以国家为中心的所谓古典主义,却似乎颇有市场。……在那个时期,西方的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经济思想对日本的政治影响,并没有像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说英国等国家那样深远,毕竟明治时期的经济环境与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雷鸣、项松《日本近代经济文化思想形成与发展之研究》
材料二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日本的主要经济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7分)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
参考答案:(14分)
(1)理论:德国古典主义经济理论。(2分)
措施:创办官营企业;政府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4分)
(2)依据:排除现代文明的精髓;以现代化发育尚未完全的德国为榜样。(2分)
影响:建立了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近代天皇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4分)
本题解析:
(1)第一小问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19世纪后期,虽然当时的西方经济理论已经开始流传到了日本,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发展自身的性质……和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有些格格不入。而德国历史学派的以国家为中心的所谓古典主义,却似乎颇有市场”可以推断出影响日本的主要经济理论是德国古典主义经济理论。第二小问考察学生识记课文知识的能力,比较简单。
(2)第一小问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可以推断出排除现代文明的精髓;以现代化发育尚未完全的德国为榜样。第二小问考察学生识记课文知识的能力,考查明治维新在政治上的消极影响,既建立了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近代天皇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四、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明治维新1868年《五条誓文》
材料二?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三件事:第一,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第二,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则下情成通……第三,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皇上每日亲临……
——1898年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日两国变法在社会习俗方面“除旧布新”的主要举措,指出其共同的积极影响。
(2)中国的维新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有关联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日本:倡导文明开化,社会习俗西化等;中国:兴女学,倡不缠足运动等。
影响:推动社会生活近代化,(推动两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2)有。理由: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道路。挑起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中国维新变法借鉴了日本明 治维新。
本题解析:
(1)注意材料信息:材料一“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再结合所学知识,维新派主张在社会习俗方面兴女学,倡不缠足运动等。
(2)注意日本明治维新对维新变法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后,挑起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借鉴日本,进行改革。
点评:注意中心话题的历史学科规律性认识的再现与再认。如改革专题,就必须准备这些知识储备:①规律性总结: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②分类。③实质: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④主要原因: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⑤成败及原因分析。⑥评判及主要依据。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成功地创办了大型的现代纺织企业和日本第一国立银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其原因。(3分)
(2)概括材料二中“离异”与“回归”的含义,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加以说明。(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日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并说明这种“神话”对19世纪末中日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方式:官办或官营。(1分)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1分)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1分)
(2)“离异”:完全排斥本土文化,全盘欧化。(1分)
措施:引进西方民主政体,建立宪政体制;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建立近代军事制度。(4分,写出2点即可)
“回归”:在吸收欧洲文化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本土文化。(1分)
措施:在政治上保留了天皇制度;在文化上倡导“和魂洋才”;在军事上保留了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传统。(4分,写出2点即可)
(3)神话: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2分)
影响: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等信息可以概括出方式;从“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以诱导人民”等信息来分析原因进行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欧化’铺天盖地”的信息来概括“离异”的含义,结合所学从明治维新政治、军事、教育以及文明等措施去回答;从“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信息来概括“回归”的含义,结合所学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上保留本民族特色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对应材料三,结合所学从明治维新经济以及政治影响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从对外扩张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角度思考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西南强藩成为日本倒幕运动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最早发展起来?
B 幕府统治势力鞭长莫及
C 当地志士具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
D 倒幕派控制了藩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B、C两项较易排除,在A、D两项中选择有一定难度,A项本身的叙述是基本正确的,但基地在哪关键还要看倒幕的领导趋向,西南强藩资本主义发展使其具有了成为基地的客观条件,但此题问的是主要原因,也就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主要还是由于D倒幕派控制了藩政。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非常直观,从材料“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此政策的指导下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ABC均不会构成干扰。
点评:明治维新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采纳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兴办了一大批的实业,最终使本国富强起来。强大起来的日本走向了侵略扩张之路。与此相关的日本在其他方面的改革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