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建国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B.土地改革的进行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图中的材料和时间出现这种变化和土改有关系,A是在1953年开始的C是1953年至1957年D是1956年B在1950年至1952年。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概念的能力。A项是解体的原因,B、C项与史实不符,农业和手工业分离,自已自足不能维持,自然经济解体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良知之说的突出意义在于
A.强调了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B.强调了天理的重要性
C.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是指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阳提出的“致良知”的主张,这一主张主要强调了内心的自我主动作用,即良知就是天理蕴藏在人心中,这需要人摒弃各种个人欲望才能获取良知,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材料含义与“致良知”特征不相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这段话出自孔子。子曰:用行政命令来治理国家,制定相应的刑法,人民虽然想到免于刑罚,但还不能从心理上想到犯罪是可耻的;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以礼仪规范来约束百姓,人们就会有了耻辱之心,并且知道如何遵守规矩。因此反映了儒家强调道德教化的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就是美德”,即知德合一;善是人内在灵魂。
——苏格拉底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平衡,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务行。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其思想有何共同点?(8分)
(2)材料三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意义?(6分)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四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
(4)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但产生的影响却相去甚远,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差异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核心:孔子:仁(2分)?苏:“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德合一(2分)
共同点:都关注人,人与社会,(2分)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2分)
(2)核心:三权分立/制约平衡;(2分)
意义: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2分)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2分)
(3)表现:
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2分)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2)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2分)
(4)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3分)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1分)
西方: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启蒙思想家批判封建制度,(3分)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1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比较短小的材料,信息确是比较的丰富,从材料“仁者,爱人。”可以看出孔子的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仁;从材料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就是美德””可以看出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二者都关注人,关注人类社会,具有早期人文主义的色彩。(2)从材料“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平衡,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可以看出材料三主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这很明显的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3)根据教材的基础知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经世致用”。结合材料三“...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振兴商业...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即可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4)此题主要是从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分析近代中西方新思潮影响差异巨大的原因要从各自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中国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思想上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西方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思想上启蒙思想家批判封建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