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标志着马克思由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文章或著作是
[? ]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B.《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因素是:
A.民族资产阶级由封建地主、商人转化而来
B.资金少,力量薄弱
C.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中
D.在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夹缝中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为程度性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特点的根本原因的理解能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这一双重特点,本题中所列A、B、C、D四项均为其原因,A项是其来源,B项是其实力,D项是其发展状况,均不是其根本原因,而A、B、D三项均由C项“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中”决定的。选C。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下列四人都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比较他们的活动,从中可以找到他们的共同点( ? )

A.都领导了推翻反动政府的武装起义
B.都明确提出了反对外国侵略的主张
C.都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标
D.都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护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摘自《列宁全集》第42卷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回答,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推进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发展私有经济,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有关问题,只要对教材熟悉,便可结合材料内容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这一天全世界的劳动人民都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以示纪念,到201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节日共经历了多少个春秋
[? ]
A.124个?
B.122个?
C.100个?
D.131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