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漫画《列宁清扫地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下列对此漫画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被清扫的“垃圾”包括俄国的封建残余、资产阶级以及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B.通过清扫,列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
C.通过清扫,开启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D.通过清扫,开创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相互竞争的新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根据所学,A、C、D三项说法正确,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为巴黎公社而不是俄国工兵代表苏维埃,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将错误归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缺乏科学实验,反复折腾
C.有开创性地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只进行农业改革,没有涉及工业管理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联系史实,所谓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而守墓人的含义是指他没有最终改革斯大林模式,分析选项,A只体现了掘墓人的角色,B体现了守墓人的角色,D项所述不符合史实,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和工业领域都有涉及,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掘墓人”和“守墓人”的含义,要和所学史实密切联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 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表格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表格中时间是1921年以及表格中税款数字的下降,说明苏俄当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体现出固定粮食税的作用,故本题选择B项。A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与题干信息不符合;D属于斯大林模式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