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4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紧迫感,积极投入改造中国社会的探索与实践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之所谓共和,所谓立宪者,乃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盖多数人之觉悟,少数人可为先导,而不可为代庖。共和立宪之大业,少数人可主张,而未可实现。……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吾人果欲於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於伦理上保守纲常阶段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
【材料二】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但是现在人的思想,都不是这样,他们总觉得做工的人最无用,最下贱;反是那不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二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改良,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我们中国的劳动运动,还没有萌芽,第一步觉悟还没有,怎说得到第二步呢?不过我望我们国里底做工的人.一方面要晓得做工的人觉悟确有第二步境界,就是眼前办不到.也不妨作此想;一方面要晓得劳动运动才萌芽的时候,不要以为第一步不满意,便不去运动。
——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1920年5月1日)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共和立宪思想在中国的实践。据材料一,说明在近代中国共和立宪未能救国的原因,基于这一结果,陈独秀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为此掀起了哪一思想运动?(6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思想产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3)从陈独秀的心路历程,说明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如答“预备立宪”也可赋分)。(2分)
原因:民众缺乏政治觉悟;封建伦理观念盛行。(2分)
观点:伦理的觉悟;(1分)新文化运动。(1分)
(2)变化:认识到工人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1分)
原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显示无产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任答两点,给2分)
影响:推动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3分)
(3)作用: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进步。(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实践联系向西方学习的史实来思考可归纳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可归纳出民众缺乏政治觉悟;从“吾人果欲於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於伦理上保守纲常阶段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可归纳出封建伦理观念盛行;第三小问观点从材料一中“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的信息可归纳出伦理的觉悟;掀起哪一思想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文化运动。
(2)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二中“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信息可概括出认识到工人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原因可联系1920年前后国内外事件来思考,可归纳出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显示无产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第二小问影响可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来分析,可归纳出推动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3)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可联系陈独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归纳出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孙文的“三把利剑”(见下图)。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儿)完了。关于清末这“三把利剑”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三把利剑”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B.“三把利剑”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 权利的共同愿望
C.“三把利剑”虽然不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能够彻底解决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土地问题
D.“三把利剑”推动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梦寐,由此他主张
[?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11年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外交官郭嵩焘去世120周年。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这表明其
[? ]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C.认为造船、制器并不重要
D.赞扬西方技术先进,排斥其文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蔡元培曾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史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
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明
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
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D.都主张古典文明的复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共同点,结合所学不难判断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复兴古典文明而非提倡吸收外来文明,A B D三项不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新文化运动时期强调个人摆脱封建思想和礼教对人的极端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民主自由,这是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所以C项是二者的共同点。
点评: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的拯 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