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为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徒,重徒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冲击于夏口”洋布、洋货“其质即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
——《中国近代史参考》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经济在近代出现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统治,一定程度和时期内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
(2)变化: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原因:中国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国门被迫打开;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清代广州的十三行是:? (? )
A.政府的外贸管理机构
B.官营贸易机构
C.政府特许的外贸商行
D.外商设立的贸易机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清代广州十三行的理解。清代广州的十三行是政府特许的外贸商行。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严从简在《殊域周资录》中描述道:“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
A.朝贡贸易?
B.?民间贸易?
C.?互市贸易?
D.市舶贸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清代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源主要反映于(?)
A.“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固有道统”
B.“蛮夷觊觎中土时日已久”
C.“郑氏后裔偏安于东南一隅”
D.“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项清朝统治者认为中国无所不有,不需要跟外国通商贸易,而这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导致的认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
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
B.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
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
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汉代对商人的经商行为实行严格管制,商人社会地位低下,为了使商人和别的社会阶层区分开来故在服饰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材料中的穿鞋规定以及在衣服的用料方面只许穿麻衣而不能穿丝绸锦袍等,所以C项说法最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项表述不够准确,服饰能体现出社会等级,D项说法与题意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