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 (?)
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提倡工商皆本
2、判断题 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3、判断题 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快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盐铁之利为国家所垄断。在盐业方面,由政府招募煮盐工从事生产,在各地设立盐官进行管理,当时在28个郡国设立35处盐官。在铁业方面,一是强制刑徒到产铁区开采铁矿,铸造铁器;二是征发丁男定期参加开采铸铁工作。在产铁区设立铁官进行管理,当时在40个郡国设立48处铁官。
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每个个体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提升多少公共利益。他只在乎他自己的保障,自己的收益。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由此,亚当·斯密主张在经济领域要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司马迁认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对待商业)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1)据材料,分析汉高祖为什么最初任由商人发展,后来却又歧视商人、征收重税?(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原因。(4分)
(3)亚当·斯密的主张在当时适应了什么阶级的需要?(2分)
(4)汉高祖、汉武帝和亚当·斯密对工商业的措施分别属于司马迁所列举的哪一种?司马迁的观点和亚当·斯密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4分)
5、判断题 清朝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这说明,当时这一政策的实质是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严令禁绝对外贸易
C.扩大对外贸易
D.支持海外贸易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