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民谣,这是因为(?)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其中心措施就是整顿吏治。所以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所以流传此民谣。选D。A项错误,庆历新政遭到了大官僚的反对,最终失败;B项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C项是明朝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点评:范仲淹主导进行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新政措施。由于强调澄清吏治,对官吏和商人构成威胁。守旧派朝臣习於茍安,反对新政,宰相范仲淹被迫自行引退。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收场。新政失败後令宋朝的积贫积弱局面更甚,而庆历新政更影响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令熙宁变法缺少吏治的澄清。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及其结局留给后人许多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宋神宗和王安石都没有想到,这次改革不但阻力重重,而且一败涂地。在变法期间,甚至发生了东明县农民一千多人集体“进京上访”,在王安石住宅前闹事的事情。王安石最后背着扰民和聚敛的恶名走向惨败。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1)简要分析说明,材料一中司马光的说法有无可信之处?你对他的言论有何评价?(7分)
(2)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何在?从中你能够得出哪些启示?(8分)
参考答案:(1)有可信之处。王安石变法把地方官征收青苗钱和免役钱的多少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标准之一,客观上使部分地方官员为追求政绩和升迁,强迫农民借贷和缴纳免役钱。(4分)评价:该言论有一定道理,但太片面,只看到新法的局限性,忽视了新法的积极性,反映了保守派官僚对王安石变法的仇视和反对。(3分)
(2)原因: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改革措施不够完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激化了社会矛盾。(4分)启示:改革总要触动旧势力的利益,必然充满了阻力和风险;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主管愿望要与客观实际相统一,注意维护农民利益。(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讦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2分)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3分)
参考答案:(1)背景: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3分)主张:法先王之政(意),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2分)
(2)评价: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2分)
(3)因素: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任意3点,3分)
本题解析:(1)背景分析,注意材料中的“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王安石认为其因在于“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因此,他主张“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2)梁启超从利弊两个方面对王安石变法予以了评价,较为客观,其评价阅读材料概括归纳即可(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要注意哪些因素,实际就是从变法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教训是: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点评:王安石是在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上。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关于免役法实施后起到的作用,表述有误的是( )
A.可以使广大农民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C.贫苦人家的免役钱少,可以轻松支付
D.富户交的免役钱比以前增加了许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而家破人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王安石“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监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农民坏于差役,……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场之权。……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续资治通鉴》)王安石为改变这些现状采取的措施有
①改革科举考试?②实行将兵法?③实行农田水利法?④实行募役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和所温家宝知识,王安石为改变材料所述现状采取的措施有:改革科举考试,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实行将兵法,提高军队战斗力;实行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募役法等,①②③④项都符合王安石改革内容,故选A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