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七)
2、判断题 (30分) 3、选择题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
4、判断题 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弟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外交家----等大多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问题:(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2分)这一制度中选拔官员的方式和标准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制度?(2分)这一制度有何弊端?(4分)
(3)科举制与材料二相比有何进步?(4分)
5、判断题 自汉朝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①始终没有实权 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③最初是临时机构 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手工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