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大函集》中说:“吾 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 : 明代徽州商人余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 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 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 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 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 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 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 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 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 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2、判断题 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3、判断题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多位于交通便利之区,乡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
——据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等
材料二

说明:1日城区 2英租界 3美租界 4法租界 5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发展形成)
(1)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分析其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反映1846——1900年上海城区构成的演变过程。以图中所示年份为序,描述这一过程。概括上海城区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变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征收工商税费,减轻农民负担
B.实行农商并举,促进经济发展
C.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5、判断题 《诗经?卫风?氓》中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自由 ?
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 ?
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 ?
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们思想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