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的是?(?)
A.重工业
B.轻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农业和商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和分辨历史事实的能力。只要对书本重点知识了解的话,很容易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是1987年两岸离散兄妹在大陆相见的场面。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他们离散了至少有38年
B.哥哥是乘飞机直接从台湾抵达大陆的
C.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被打破
D.他们都盼望海峡两岸的统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政策的调整
B.苏联的大力援助
C.生产技术的提高
D.人民生产积极性的高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史书有不同的体裁: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纪传体、典章体。在学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要想了解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生平事迹,最好参考上述哪一体裁的史书
A.纪事本末体
B.编年体
C.纪传体
D.典章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本史学观念内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中国史书的编写体例或模式中,A纪事本末体以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载为核心,B编年体以时间先后顺序为核心编写史书,C纪传体以记录重大历史人物活动为核心,末尾加以适当的评价,D典章体主要记载中国古代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如政治制度,所以了解某一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最好参考纪传体的史书,故答案为C。
点评:近年来高考对基本史学理论知识的考查日趋频繁,总结其中的考查角度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①从新历史观的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历史,常见的是考查五大历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和社会史观;②正确评估史料的价值,其一,考查具体史料和传统历史观点的关系,其二新发掘出的史料体现出的价值表现;③传统史学中的常识,如天干地支,十二生肖 重要史书的体例等方面,希引起学生平时加强这些方面的积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 1950年和 1954 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例,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完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内容,1950年贫农、中农占全国人口的85.5%,只占有45.2%的土地,14.5%的富农、地主却占有54.8%这说明了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和富农占有全国的多数土地,因此中央人民政府从1950年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3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经过土地改革,才出现1954年贫农、中农占有土地的比例才提高。故选B项。根据以上分析,ACD项均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