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货币的发展见证了人类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
(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的什么货币,它的出现说明什么?
(2)下表是人民币发行的简表。要求参照前三套人民币发行的简要说明,编写第四套人民币发行的相关说明(填入对应的表格内)。说明限60字。(5分)
?
| 开始发行时间
| ?发行的面值
| ?人民币发行简要说明
|
第一套人民币
| 1948年12月
| 50 000元、5 000元、500元、50元、5元等? 12种
| 解放战争时期发行。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促进了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第二套人民币
| 1955年3月
| 10元、1元、1角、1分等l1种
|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发行。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
第三套人民币
| 1962年4月
| lO元、1元、1角等7种
|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发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调整。
|
第四套人民币
| 1987年4月
| 100元、50元、lO元、1元、1角等9种
| ?
|
材料二?海关总署2010年4月10日发布2010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1至3月,我国出口总值6178.5亿美元。
(3)目前世界各国为什么进出口贸易结算以美元为主?简述二战后美元地位的变化及原因。(9分)
材料三 图

(4)欧元的出现反映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也反映了多极化趋势加强,简述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参考答案:
(1)材料一是宋代出现于中国四川的交子(1分)是世界上最早流行的纸币(1分)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发达。(3分)
(2)第四套人民币: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发行。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行大面值的纸币,以满足人们对货币现金面额的需要。(5分)
(3)美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2分)二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与黄金挂钩,从而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美元由占主导地位的削弱。由于1973年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战防御;欧洲和日本崛起等原因。
(4)进程: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
本题解析:
(1)结合教材相关的基础知识,该图片的是课本上讲述“宋朝商品经济发展”时说明的“交子”。
(2)总结前三套说明的逻辑顺序,再结合表格提供的时间线索和时代背景,即可完成表格填空。
(3)考查了二战后经济的国际格局,结合教材说明即可回答,二战后美元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需要注意地位和地位的原因要一一对应。
(4)这类题考查比较简单,但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总结。根据教材原文内容,然后结合事件的意义即可概括出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班学生分析了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得出的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分)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1802年,曼彻斯特共有棉纺厂52家,1809年增至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至此,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改变了曼彻斯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三:?《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 总人口(单位:万人)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英国(1851年)
| 约1800
| 48%
| 52%
|
法国(1851年)
| 约3600
| 75%
| 25%
|
中国(1851年)
| 约43200
| 89%
| 11%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6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2分)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特点:专业性强、分布密集。(2分)
影响: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分工与合作(或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推动了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2分)
(2)因素:①棉纺织业的发展(或机器化大工厂的建立);
②铁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③殖民扩展使世界市场扩大。(每点2分,满分6分)
(3)差异:19世纪中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西方国家。(2分)反映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远强于农业文明。(2分)
本题解析:
(1)可根据对材料一的概括来回答,材料一可反映出主要原因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特点是指专业性强;分布密集。江南乡村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从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促使资萌产生等角度来回答。
(2)根据材料信息“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 说明棉纺织业的发展;“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说明铁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再联系这一时期英国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扩大。
(3)通过诺表格数据对比可知,19世纪中期,中国城市人口百分比远远低于同时期英法等西方国家,实际反映了中国城市化的滞后,联系这一时期西方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说明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远强于农业文明。
点评:城市化问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要注意将古代城市、近代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以及欧美有关工业革命后城市化的内容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临安在古代指的是南宋的都城,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故③不符合题意;大都是元代的都城,即今天的北京;汴梁指的是北宋的都城,是今天的开封;益州在唐代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即今天的成都;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