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世纪,欧洲小学教育大规模发展,基本教育成为强迫性的公民义务。1870年到1900年间,德国的文盲率从2%降低到0%,意大利的文盲率从59%降到33%。这一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经济的需要
B.民主化进程的推动
C.人权意识的增长
D.科学事业的进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和空间的信息:19世纪、欧洲。结合当时的历史阶段,当时正进行着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国家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同时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其他的选项有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材料揭露了殖民主义者的哪些罪行?(?)
①野蛮的掠夺?②血腥的屠杀?③不平等的贸易?④黑奴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下列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是?
①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②二战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③亚太经合组织建立表明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④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罗马帝国衰亡后,西欧各地城市逐渐萎缩;十二世纪以后,才又逐渐兴起,只是规模有限。十四世纪中叶,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热那亚等地,人口虽仍不足十万,但已是当时的大城市。这四个地方发展的共同背景为何?
A.位于重要贸易线,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B.文艺复兴兴起,文化繁荣,促进经济繁荣
C.靠近罗马天主教廷,吸引各地教徒前往定居
D.未受当时宗教改革运动影响,社会稳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十二世纪和十四世纪西欧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大都是处于交通要到地方,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一些城市是东西方交往的中心。因此A项正确,故选A。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是在新航路开辟时期进行的,商路转移,地中海城市没落;C项明显错误,天主教廷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D项错误,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进行的与材料不是一个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种新能源改变了城市生活,使城市明显成为主导性社会机体。”“两种新能源”是指
A.蒸汽和电力
B.蒸汽和石油
C.石油和电力
D.电力和核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B不对,蒸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D不对,核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推动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的广泛应用,因此选C.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就是以文献、图表等材料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选择题。试题选材广泛,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