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
A.蒸汽机
B.计算机
C.汽车
D.电视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典型的成就是蒸汽机的广泛的使用,故选A。B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CD项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使用蒸汽机为动力,新式交通工具主要有火车和轮船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有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两次工业革命是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人类最终进入了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不断地扩大。西方列强对世界的侵略进一步加剧。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片:
? ? 
? 使用蒸汽机的工厂?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一座煤矿
(1)从以上图片中你能得到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哪些信息? ?
?
(2)结合以上图片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行业特征、进程特征及说明的问题。 ?
?
(3)结合图片分析,从可持续发展方面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
参考答案:(1)蒸汽机应用于生产;工厂制形成;工人的劳动强度大。
(2)行业特征:从棉纺织部门的机器革新开始,推动动力的革命——蒸汽机的使用,从而带动采煤、冶金业发展起来,这一切使交通工具的革新既有必要又成为可能,汽船、蒸汽机车的发明推动交通运输的大发展。进程特征:各部门相互推进,不断深入,扩展迅速。一方面说明先进生产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说明社会的需要是推动技术革新的强大动力。
(3)工业生产中以煤为主要燃料,造成环境污染;林立的厂房及对矿藏的大量开采都给环境带来破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闺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 ]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A.“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英国世纪”是指在19世纪中期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 的时期, “美国世纪”是指在二战结束初期,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霸主的地位,所以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三个新兴的社会现象是大城市的兴起。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支助,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而且这些地方比较安全、外资集中,使得中国商人都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越来越多的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城市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成长,勾勒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城市化使工业化以前就已存在的社会问题更为激化。飞速发展的城市往往不具备城市基础设施,如卫生设施、水道网,甚至清扫街道的机构。众多的人住在穷困和拥挤不堪的地方,流行病极易蔓延。1844年,恩格斯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露了曼彻斯特穷人们可怕的生活条件。伦敦东区的简陋破屋是19世纪欧洲最贫穷的地方。面对这些苦难,有些人认为城市意味着传统社会行为的毁灭,意味着宗教与现存社会秩序处于危险之中。他们有时甚至认为城市最适合于发动革命。从此“危险的阶级”使许多政府感到不安。
——摘自加亚尔等著《欧洲史》
材料三? 1850年以后的65年……城市在西方继续发展。英国开始,好几个国家超过了50%的城市化水平线,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不过,城市政府在应对由于增长而形成的压力问题中强化了自己的权力。公共卫生设施改善了,而且在城市历史上,死亡率第一次降低到出生率以下。公园、博物馆、有效的食品与居住设施法规,以及更有效的警察力量等,都为城市生活增加了安全感和物质与文化条件。
——摘自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大城市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对城市化的态度,并予以分析。(17分)
参考答案:
(1)①近代工业的兴办和近代化的发展;(2分)
②通商口岸的开辟和西方文明的影响;(2分)
③自然经济的解体,使破产农民迁移到城市;(2分)
④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明清时期很多城镇兴起;(2分)(答上4点即给8分)
(2)(17分)
材料一与材料三肯定城市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2分)
①城市化有利于积累财富;增加就业;促进工业成长;增强国力;改善民生;提高福利待遇,等。(4分)
②有利于依法民主管理社会,提升社会管理水平。(2分)
材料二指出了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2分)
①城市贫困、疾病、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的健康。(2分)
②城市对传统风俗、宗教信仰和社会稳定有破坏作用。(2分)
总的看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是社会逐渐现代化的体现,城市化是渐进的过程,基础设施与城市管理应该同步而行;由于城市发展而产生的问题将会逐步得以解决,城市使生活更安定、富裕、美好。(3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是不能答出相反的观点,不得超过3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支助,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而且这些地方比较安全、外资集中,使得中国商人都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可以归纳出:近代工业的兴办和近代化的发展;通商口岸的开辟和西方文明的影响;自然经济的解体,使破产农民迁移到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城市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所以有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明清时期很多城镇兴起
(2)依据材料内容归纳出材料的态度和观点,即材料一三肯定城市化的社会作用,材料二分析的是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评析,即列举出城市化过程的积极意义有哪些,同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注重史论结合,依托史实加以论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