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8分)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美国达到4.16万亿美元,中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回顾世界贸易发展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世界贸易中的“三角贸易”
一是欧洲与美洲、亚洲进行的大规模三角贸易。欧洲从美洲获取金银,再用金银换取亚洲的香料、瓷器、纺织品等。从明朝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的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二是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大西洋三角贸易。欧洲奴隶贩子把枪支、铁器等商品运到非洲换取黑奴,再把黑奴运往美洲卖掉,又将美洲生产的原棉、烟草等商品运抵欧洲。英国是大西洋贸易的主角,巨额的财富和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摘编自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19世纪的世界经济及贸易景象
19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先进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后者成为其附庸。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经济的增长及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不止6倍,1851~1913年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12倍。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材料三以下是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二战后的世界贸易发展”提出的探究课题
课题序号
| 课题方向
| 补充两则史实
| 问题探讨
|
①
| 美苏冷战对峙与世界贸易
| ?
| 冷战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
②
| 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
| ?
| 世界贸易体系化、制度化的作用
|
③
| 新时期的中国与世界贸易
| ?
|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的意义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4分)及其对欧洲经济的影(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同一时期中国逐步丧失贸易中心地位的经济政策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历史条件。(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中任选一个课题补充两则相应的史实,(2分)并完成所选课题的问题探讨。(4分)
参考答案: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2分)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2分)
影响: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扩大了海外市场,(2分)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2分)
原因:推行海禁(闭关)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2分)阻碍了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分)
(2)特点: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2分)英国等先进国家居于中心(主导)地位。(2分)
条件:欧美工业革命迅猛发展;(2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加剧(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分)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进步等。(2分)
(3)
课题序号
补充两则材料(2分)
问题探讨(4分)
①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苏联与东欧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造成两个对立的经济贸易体系,客观上推动了区域内贸易联系。
②
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③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繁荣。
本题解析:(1)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中的“欧洲与美洲、亚洲进行大规模贸易”、“贩卖黑奴”,可知三角贸易的背景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根据“巨额的财富和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可以得出三角贸易对欧洲的经济影响是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扩大了海外市场,为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根据所学可知当西方加紧海外贸易和扩张之际,同一时期的明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这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由“英国等先进国家出口制成品、成了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1851~1913年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12倍”等信息可以概括19世纪世界贸易发展特点为英国等先进国家居于中心(主导)地位;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通过“殖民地,世界形成为一个整体, 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不止6倍”这些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形成上述两个特点的条件主要有:两次工业革命、便利的交通和通讯、殖民扩张与掠夺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3)关于课题①,根据必修一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在经济方面主要表现为美国在西欧推行马歇尔计划和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冷战既是美苏的对抗,又是两大阵营的的对抗,其重点是欧洲,因此关于冷战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一方面美苏对抗割裂了全球经济联系,形成了两个对立的经济贸易体系。一方面为了在美苏的压力下发展,西欧逐步走向联合,欧共体的成立推动了欧洲经济区域集团化。关于课题②,根据所学可知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包括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因此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就应该是关贸总协定的签署和世贸组织的建立。因为世贸组织的精神就是贸易自由化,因此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和制度化必然会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关于课题③重点考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是如何应对经济发展趋势的。根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为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中国适应这两大趋势的表现是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分析影响时既要考虑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又要考虑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即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繁荣。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英国曾经引领了世界历史的潮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最早殖民扩张并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B.建议成立国际联盟并成为其主要的操纵者
C.首创的工厂制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巨大革新
D.发起建立欧洲共同体并成为最初的成员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一中图1,它是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当时的欧洲人认为世界就是欧洲、北非、亚洲等一些地方,一片广阔的陆地的尽头是万丈深渊……总的来说,这些图片资料集中反映了世界从彼此割裂、相互子解、相对欠缺到日益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相比,第二幅和第三幅有哪些实质性的突破和变化?(4分)指出造成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世界从彼此割裂到日益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媒介有哪些。(4分)这一变化过程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
(1)变化:图2与图l相比各大洲之间开始建立联系,世界开始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图3与图2相比,各大洲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紧密,初步形成了以英国等西方国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原因:欧洲工商业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2分)
(2)媒介:西方国家的海上探险活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英国等国的海外贸易和掠夺;工业革命的推动等。(4分)影响:促进西方各国逐步转型为近代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主导地位;东方国家则日益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但在西方国家的冲击和带动下开始走向近代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在世界市场中趋于附属和被动地位。(5分)
本题解析:(1)对比三幅图画的内容能够看出图2与图l世界范围和区域在扩大,图3与图2相比,世界市场在扩大,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世界真正开始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根本原因在于欧洲工商业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2)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世界从彼此割裂到日益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直接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其次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也有利于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联系的加强,但最根本的的原因还在于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主导地位;东方国家则日益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但在西方国家的冲击和带动下开始走向近代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在世界市场中趋于附属和被动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其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化)。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请从欧美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予以概括说明。
示例: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活跃。
政治上:
经济上:
(2)为什么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100年间,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一个世界体系?
生产方式:
政治变革:
国际格局:
(3)垄断组织产生的条件和实质是什么?二战后垄断又有何新的发展?
(4)(以下3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回答)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主要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进入垄断阶段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体制方面所呈现的不同特征,说明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5)人们常说,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步履艰难,一波三折。请列举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尝试。
参考答案:(1)政治: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经济:手工业工场(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发展或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2)主要国家先后完成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或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过渡;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如具体列出1848年欧洲革命、1861年俄国改革、德、意统一、美国内战、明治维新中2项以上也可给1分);殖民扩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或殖民地半殖民地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3)是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情况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
(4)甲:英国大块拍卖封建地产,法国把没收的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美国颁布《宅地法》解决土地问题。
乙:英、法——国内革命战争;美——民族独立战争;日、俄——自上而下的改革;德、意——王朝战争。(4种答出三种即可)
丙:英、法、美民主化进程比较顺利;德、日、俄政治上保留了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倾向有所加强。
(5)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要弄清“现代化”的含义。所谓“现代化”,其核心和推动力是经济方面的工业化(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主要特征表现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取代并战胜自然经济;政治上表现为民主法制代替封建专制特权;思想文化上表现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兴起、发展;科学上表现为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并迅速发展,促进生产力突飞猛进。其次要联系所学知识,分层作答。第一、二问直接表达出来即可;第三问需理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线索,注意知识的纵向联系,其中关键是对垄断组织实质的认识;第四问根据题目要求,自己选定一个问题将所学知识表述出来即可,但要注意扣题“说明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差异性和多样化”;第五问要在限定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1919年)、限定地区(中国),根据现代化的含义判断这一时期哪些重大事件体现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历史学家往往会用特定词汇来表示历史运动和历史潮流。“□□□□”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在□□□□中填上的词应该是
[? ]
A.圈地运动
B.光荣革命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