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地使用楚国货币而受处罚,这一现象的背景是当时货币并没有统一,各诸候国都有发行的货币,故说明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C项正确;AB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或说明;题干反映的是楚国华币在秦国使用被处罚,D项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西都杂记》称:“西都禁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许驰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依据上述材料,以下理解分析正确的是
A.西都的城市功能仍以政治功能为主
B.西都城内商业活动已打破坊、市的界限
C.街衢是指当时北宋著名的商业街——御街
D.西都的商业活动已取消了时间限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西都禁止夜间活动,只有正月十五夜特许弛禁前后各一日。B、C两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D项与材料内容相反,故排除。故选A。体现了西都的城市功能仍以政治功能为主。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常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出现,商业经济仍然繁荣发展,这是因为?(?)
A.商人对朝廷抑商政策暗中反抗
B.抑商政策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现
C.整个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从商易于致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古代历朝政府均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依然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的出现,这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我国古代农耕经济持续发展,带动了商业的发展。故选C。A项明显错误;B项错误,历朝均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些朝代还很严格;D项错误,不是根本原因。
点评:在古代特别是明清以后,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突破重农抑商的藩篱,重视商业。但是商业隶属于农耕经济的范畴却一直未发生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六朝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原是一个“市厘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的大都会,唐代成为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县。正如诗人所说:“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昔时地险,实为建业之雄都;今日太平,即是江宁小邑。”连一个州的治所也不是。全国的统一,使金陵失去了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枢纽作用,运河的开能,使金陵失去四喉近代带的地理位置,缺乏经济依托的金陵地位一落千丈。而扬、润、苏、常、杭等州由于本身经济的发展和运河流经其地而成为重要的都会。
——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
材料二
?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同《中国城市发展史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时期金陵、扬州、苏州、润州、常州、杭州等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2)从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说明中国宋代的市场活动有何发展变化?(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7分)
参考答案:(1)全国的统一;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4分)
(2)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3分)
(3)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地区联系密切。(4分)
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位学者感叹:竟然有儒者固守旧说,不了解社会变化,仍将工商业看成末流,并有压抑工商业的主张。该学者认为工业原本就受到古代圣王肯定,商业又能帮助生产者流通物品,二者都是根本。这一思想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战国战乱频繁,经济倒退,才会提倡工商以改善民生
B.魏晋庄园经济妨碍商业活动,有识之士提出改善意见
C.隋唐胡商
络绎来华,垄断市场,激起民间的反商情绪
D.明清工商业虽然发达,仍有士人对工商业者怀有成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